淺析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品格教育

李東實

壹、前言

    根據天下雜誌200311月的調查結果,發現超過七成的家長和老師認為國民中小學整體的品格教育比十年前差。自從民國八十三年推動教改迄今,已有十年的時間,為何家長與教師對孩子的品格教育皆不滿意呢?究其原因,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比較強調學生的「能力」而忽略「德育」,這是造成學生道德感低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去學生成積考核以「德、智、體、群、美」五育評分,教師與學生都比較重視五育均等,現今德育、群育、美育都納入「綜合表現」分數之下,沒有具體指標的德育,重要性自然就會被排擠。自民國九十年正式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公民與道德」科目消失了,有鑑於此,重建與落實品格教育,實為當前重要的課題。茲就品格教育的意義、陶冶品格的方式、推展品格教育的困境,以及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簡述於后。

貳、品格教育的意義

    品格教育(character)就是教育學生,使之知善、期望善,以及行善、表現良好行為,並內化成習性的歷程(黃德祥,2003)

品格教育是藉由教與學的過程,促進個人發展倫理責任與關懷情懷的教育活動(李素貞、蔡金鈴,2004)

綜上所述,品格教育是使學生道德觀念內化,透過課程設計與規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性,並表現道德行為。


參、陶冶學生品格的方式

一、認知方面

    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時,需說明品格教育的意義,並強調品格對個人認知發展的重要性,不要教條式的告知學生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多安排情境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判斷到底怎麼做比較恰當。美國品格教育協會(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2003)對品格教育的實施第七點基本原則即「品格教育應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強調觀念內化的作用,而非藉由外部手段強迫學生行為合乎道德標準。

二、情意方面

    讓學生在態度上能真正地感受到品格是有價值的,發展自己的品格與培養自己的道德,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並且,使學生著重品格的內在價值,而不是注重它的外在價值、功利導向。

三、技能方面

    品格教育不只是一種知識,更重要的培養學生在品格方面有真實的能力,而不是記憶、背誦品格教育的內容而已,特別強調的是真正去實踐自己所學得的知識。

肆、推展品格教育的困境

一、社會上有部分公眾人物所表現的行為,對學生品格造成不良的影響

    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喜歡模仿他人的舉動,尤其是公眾人物。因此,公眾人物不適切的言行,就會成為孩子錯誤的示範。現在強調社會多元、開放,傳統的道德規範似乎逐漸被淡忘,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力亦逐漸式微,反而是公眾人物對孩子的思想、行為較具影響力,倘若公眾人物的言行未能自我約束,對孩子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九年一貫之品格教育,在融入各科教學時被忽略

    九年一貫課程中已經沒有將「公民與道德」獨立設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趕進度而未將品格教育融入教學。也或許教師認為基本學力測驗不考品格教育而未予以重視。

三、家庭教育功能不彰,未能陶冶孩子良好的品格

    現代家庭教育做不好的原因很多,例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籍配偶之子女對道德價值認識不清;父母整天忙於事業,無暇管教子女;生育率遞減,子女人數少,因而家長過於溺愛孩子,對品格的要求太過寬鬆。

四、年輕教師對品格教育的實施,尚有努力的空間

    學者吳明隆(2004)在「高雄市國民小學道德教育推展之調查研究」中指出,教師年齡對道德教育的實施有顯著的差異,51歲以上在道德教育實施的符合度最高,30歲以下在道德教育實施的符合度最低,顯見年齡愈大,愈有利於道德教育之實施。然而50歲以上的教師紛紛提前退休,對品格與道德教育的實施自然受到影響。

五、教師對品格教育的無力感

    有些教師認為師道日漸式微,倫理與道德觀念逐漸被淡忘,學生的品格與道德大不如從前,行為惡劣且不接受教導,好說歹說均無法改變其行為,乾脆放棄對孩子的管教,以免太過於求好心切而招惹一些無謂的困擾。

伍、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公眾人物宜自律,以身作則為民表率

    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大家的注目,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對孩子的品格來說,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公眾人物須重視倫理與道德教育,使社會蔚為一股善良風氣,形塑和諧的人群互動氣氛。


二、每位教師都有責任進行品格教育

()每位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融入現今社會所發生的現象與品格教育的相關議題,使品格教育更生活化。

()以品格教育作為學校本位課程,用主題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師擬定教學計畫,並規劃相關活動,利用彈性課程或綜合活動時間實施,使品格教育更加落實。

        ()建立品格教育評鑑機制:品格教育著重體驗、省思與實踐,對於學生品格評鑑,除了傳統的紙筆測驗外,更應實施觀察、調查、晤談、檔案評量,以瞭解學生對於品格價值的理解與品格教育的實踐程度。

三、推動親職教育,舉辦親師座談

    教師應與家長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藉著親職教育、親師座談之機會,導正家長品格教育迷失的概念,讓學生在家庭、學校都有一個建全品格教育的學習環境。

四、教師不論服務年資的深淺,一起來重視品格教育

  ()提昇年輕教師對品格教育之認同感,透過教學研討會、經驗傳承,增進其對品格教育的知能。

  ()推行「退休菁英、風華再現」的政策,使已退休的校長、主任、教師再回到教育現場,擔任教育志工,貢獻其智慧與經驗,協助並輔導學習障礙與生活適應因難的弱勢學生。

五、恢復教師對品格教育的信心

  ()利用教師晨會時間,彼此分享品格教育的心得,並透過對話,以提昇教師對品格教育的知能與使命感。

  ()教師宜反省自己對學生管教與輔導的方式,是否隨著時代變遷而調整。

  ()教師之間須相互合作、彼此支援,大家一起努力來推行品格教育。

  ()善用社區資源:民間團體有開發品格與道德教育方面的叢書或教材;學校志工人員或其他公益團體協助品格教育之教學及帶領活動,這都有助於品格教育成效之提昇。

陸、結語

  近十年以來的教育改革,將有助於提昇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但不可諱言的,品格教育確實被忽略了,我們願意看到學生成為知識的巨人,但不願意看到他們成為社會生活上的侏儒,因此,品格教育的實施確有其必要性。

  品格教育不只是用言語來教育學生,更重要的樹立良好的典範,因此,身為教育人員,須要以身作則,給學生一個學習的好榜樣。塑造藝術與人文的環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建立正確的品格價值觀。

  推行品格教育,須要結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的努力,始能湊其功。學校裡的每位教師教有責任實施品格教育,在教學與活動規劃時,能融入品格教育,藉以啟發學生的道德觀。辦理親職教育與親師座談,使家長對品格教育有一正確的認識。結合社會資源,提昇品格教育之成效,這樣才能全面落實品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