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態平衡與再生能源

●李東實

壹、前言

  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提昇物質生活的享受,於是違背自然生態的規律,進行不合理的開發與墾植,屢見濫伐森林、濫殺動物、捕撈幼魚、污染水質、圍湖造田等破壞自然的行為,造成嚴重的生態失調。由於人們過度地利用生物資源,嚴重破壞自然環境,因而受到大自然的反撲,災害不斷地發生,人類的生命遭受嚴重的威脅。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國民,除了應體認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更須瞭解「再生能源」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常用的非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氣和核能,這些能源都是不能再生,根據2006年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所發行的刊物《BP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的石油儲量,大約僅能供應40年,天然氣大約65年,煤炭大約160年而已。有一天非再生能源被耗盡,人類就要在黑暗中渡過一生,因此,積極開發再生能源,勢在必行。

貳、生態平衡

一、生態平衡的概念

自然的生態系統係指其接受太陽所放射的輻射能量,並從大自然環境中吸取水份與各種營養物質,由植物合成有機物質,這種能量和有機物質提供各種生物的消耗與需要。當一個生態系統的能量和物質供需相對時,則能量的流動和物質的循環就會保持平衝狀態。

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以保持自己的穩定狀態。例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生長面積裡的生物種類和數量很多,它們之間都能協調生存,因此生態系統能保持相對的穩定。當有人在闊葉林內進行砍伐,只要採伐量不要超過生長量,即使局部的結構和數量被改變了,它們仍可透過自我調節,恢復原來的穩定狀態。

雖然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過仍是有限度的,假如外來的衝擊或干擾超出界限之際,調節功能就難見其效,生態就會失調,無法恢復原來的穩定狀態。例如我國海洋漁業資源大幅度的衰退,魚產量大減,此乃歸因於捕撈強度過大,魚在繁殖其間,未制定保護措施,或已制定保護措施,但未落實執行。因此捕撈量超過了生長量,破壞了海洋漁業資源的生態平衝,導致海洋漁業資源的衰竭。

二、破壞生態平衡對人類的危害

  破壞生態平衡的兩大系統,一為陸地上的森林生態系統,另一為海洋和湖泊的水域生態系統。森林是在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由於人們濫伐森林,引起生態系統中水分循環、大氣流動的混亂,導致全球暖化、雨量減少和水土流失等現象,危及人類生命財產的安全。

  海洋和湖泊的水體是大自然水分循環的重要環節,它具有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的作用。由於人們圍湖造田,因而削減了湖泊調節水量與氣候的功能。

參、再生能源

一、認識再生能源

再生能量可以分為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地熱能及生質能,它是自然界中可循環再生利用的能源。

()太陽能:指地球接收太陽所放射的輻射能量,我們所利用太陽的光與熱就是太陽能。

()風力:空氣流動而成風,利用大自然風的力量來產生電力。

()水力:利用從高處流下來的河水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來發電。

()地熱能:直接利用地下幾千公尺冒出的熱水及蒸汽來推動汽輪機而發電。

()生質能:指有機物(牲畜的糞便、農作物的殘渣、乾稻草及木柴、垃圾及工業廢水、植物)經各種自然或人為化學反應轉化程序後,從中提取有用的能源來燃燒使用。

二、再生能源的優點

()太陽能:它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和全球暖化,降低酸雨對地球生物的傷害。

()風力:風力發電不需任何燃料,使用後沒有任何廢棄物產生,也沒有任何化學或熱能的變化。

()水力:可以把用過的水重新抽回,供發電使用。水力發電成本較低,發電廠的湖泊或水庫也可以作為觀光遊樂區及供給灌溉用的水源,並可兼有防洪的功能。

 ()地熱能:地熱的蘊藏量豐富,建造地熱發電廠時間短且容易,單位成本比開採化石燃料或核能低。

()生質能:所使用的原料來源種類豐富、生產技術簡單,污染低且二氧化碳排放少。

伍、結語

要想恢復陸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就要大力發展森林植被,才能使能量和物質正常運轉。若欲改善海洋和湖泊生態系統的平衡,須要有計畫地退田還湖,疏濬河道,擴大水體面積,逐步恢復生態平衡。

  我們要積極開發各種可再生使用的替代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地熱能及生質能,以取代傳統非再生能源耗盡所帶來的危機。誠如德國法蘭茲.阿爾特(Franz Alt)博士所言:「我們不能只對現在不符合人類長遠利益及發展的能源政策說『不』而己,而是要更積極尋找替代方案,並透過再生能源政策阻止因核能、石油與燃煤等現有能源所帶來的氣候災難。」最後,期盼再生能源產業為台灣帶來二十一世紀新競爭力,讓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緣色矽島」。